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以我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為研究本體,對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通過健全公共藝術教育的管理機制、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豐富課程設置模式、構建“金字塔式”課程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評估體系這六方面來探討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推進策略,以期對高校藝術教育實踐進行更好的指導,使其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
關鍵詞:
公共藝術教育;普通高校;現狀;對策
藝術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行為健全的人格教育,是心理健康的情感教育。然而在我國高校中,公共藝術教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課程結構缺乏綜合性、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課程內容流于形式,師資隊伍建設力量不均衡,結構不合理,課程評價機制不健全等,本文擬從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去探尋推進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一、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公共藝術教育管理問題
“重理輕文,重實用輕美育”的傳統,一直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存在。導致普通高校從管理層到教育者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連專門的公共藝術管理機構都沒有設立,即使某些高校設立專門機構,也形同虛設,疏于管理。具體表現為:一些高校迫于政策要求被動建立的專門機構,由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所以導致運行機制不夠順暢,問題頻發。
2.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問題
公共藝術教育的關鍵就是對教學質量的監測與科學的設置課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或不健全是導致公共藝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1)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由于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或受條件所囿,很多公共藝術課程是由專業藝術教師根據自身的現狀與所學專業去開設,而不是根據學生的意愿和實際需求開設,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又漠視了學生的藝術追求和價值信仰。同時,一些高校通常把藝術課程作為公選課,課程設置偏重于藝術賞析類,卻忽略了其他類型課程,諸如藝術史類、藝術創作類、藝術批評類、美學類等,使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2)課程結構缺乏綜合性在一個并行發展的體系中構建各門課程是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的一個特點。課程均分布在不同的藝術門類之間,音樂、美術、舞蹈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是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地出現在課程體系中。課程與課程之間缺少關聯和承接,每一門課程都是獨立的科目,即所謂的“分科課程”(Single-subject),因為它強調每門學科都要有完整的邏輯體系,但是不同學科門類之間也要有相對的獨立性。這就造成學生只有選擇藝術門類的權利,而沒有在一個藝術門類中選擇程度的空間。(3)教學內容缺乏獨立性教學內容的獨立性對于剛剛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公共藝術教育來說,尤為重要。當下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內容的突出問題是用專業藝術教育的內容來完成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教學。公共藝術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綜合能力,把專業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簡單化,壓縮化,并設計成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內容,由于內容太過專業化,導致學生難以消化理解所學知識,致使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失去興趣,制約和影響了學習效果,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3.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問題
從整體上說,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建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較之前些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但同時,調查也反映出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建設存在的問題,而藝術教育師資的整體水平提高和師資的未來建設與發展是高校師資建設問題能否解決的重中之重。(1)教師數量不足,綜合素質偏低對于高校來說,教師擔當著重要的責任;而對教師來說,不僅要精于學術也要精于教學。在高校中,學生數量要與教師數量呈相應的比例。早在1989年,國家教委就頒布了《1989年-2000年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文件指出,現階段專職教師配備與在校生總人數的比例以0.15%~0.2%為宜。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的比例應該符合文件要求,但在實際中多數高校師生比失調,難以達標。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偏低,表現在:一部分教師教育思想觀念滯后、專業理論欠缺、科研能力不強;有的教師敬業精神與教學能力不強等。這些情況不但阻礙了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束縛了其健康發展。(2)師資隊伍結構欠合理針對高校教師學歷狀況來說,中國教師的學歷越來越高。高學歷的教育人才雖然聚集在高校,但高學歷人才在不同高校、同一所高校不同專業內的分布有很大差異。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的職稱結構也出現同樣問題,即高職稱的教師(教授、副教授)相對匱乏。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高學歷、高職稱可以作為一種較為有限的評價高校教師水平的策略和方法,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雖然不能一味追求高學歷和高職稱的數量,但從科研和教學上來看,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專業的建設力度與發展水平。所以,藝術教育師資建設還應在提高教師學歷和職稱的建設上下功夫。(3)師資建設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的保證即是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但在我國高校中普遍缺乏完善有效的評價與激勵機制,導致師資建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教師評價機制上,評價指標針對性差,并且模式單一。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的評價機制與其他專業教師一樣,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很難有針對性的對藝術教師進行有效評價。其次,缺乏針對藝術教師的激勵機制。很多高校的激勵機制很薄弱,存在著激勵政策不公平、激勵方式單調、激勵政策執行力度差等問題,甚至有的高校的激勵機制不能對全部藝術教師有效,很難體現公平原則。同時,缺乏創新性也是高校藝術教育評價和激勵機制的主要問題之一。
4.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評價問題
多數高校由于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認識程度、管理層面等存在偏差,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公共藝術教育評估體系。在教育實踐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獎勵機制,導致公共藝術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師資建設等方面存在問題,使得藝術教育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并且阻礙了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推進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1.健全公共藝術教育的管理機制
健全規范的管理機制是高校順利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的保證。為了便于分工協調,就需要相應的機制予以保證。各高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立專門的機構,即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無論在人員組建上,還是在教學管理上,都需要高校各部門(教務處、藝術學院、團委、學工部等)的鼎力配合,共同搭建藝術教育的工作平臺。
2.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首先要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緊密聯系,根據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能力等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其次,目標設計要呈現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前后連貫的特點。
3.豐富課程設置模式
課程設置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各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系,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1)必修與選修互補:首先,高校在課程形式上應體現多樣化的原則,體現學校的特色和個性;其次,高校的選修課盡量結合所在地區的地方特色藝術,并把它作為實踐類藝術課程開設,豐富其種類,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藝術選修課的學分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適當增加,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達到必修與選修的有機互補。(2)分科到綜合轉變:高校中課程間的綜合已成為現代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發展趨勢。在綜合性的藝術課程設計中,可以以某一門作為切入點,適當兼及其他藝術學科或非藝術學科的內容,突出其綜合性、特色性的理念,來最終實現藝術教學的綜合與多樣性。
4.構建“金字塔式”課程結構
要提升公共藝術教育的辦學水平,使藝術教育走入學生內心的關鍵因素就是課程結構與課程安排。針對不同的受教育群體,根據學生的興趣、專業要求來劃分,將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結構設置為一個“金字塔式”教育模式:即基礎理論課程+藝術拓展課程+地方特色課程+藝術實踐課程。這四門課程并不是并列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由低向高,逐漸遞進、升華的一種全新的藝術教育模式。此模式不僅豐富了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更增強了學生選課的空間,同時也體現出課程框架的互補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從中反映出的問題也是值得關注和進一步的探究的。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1)優化師資結構,提升素養:高校師資水平想得到整體提高,首先就在于建構合理的師資結構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2)教研共進,形成合力。(3)科學評價,有效激勵:是師資隊伍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只有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促進公共藝術教育健康、長遠發展。
6.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評估體系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是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評價模式的重心。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淡化終結性評價,強化過程性評價,由單一的課程結果性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和取質性評價,同時也可以將學生和教師的發展融為一體,進行綜合性評價。
三、結束語
公共藝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較多,需要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們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推進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的新對策與新途徑。
作者:于麗燕 李可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參考文獻:
[1]王阿楠.地方綜合性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4.
[2]王曉旭.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2.
[3]張炫.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困惑與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3,(4).
[4]潘龍瑞.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1).
[5]曲琳琳.基于素質培養的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6]王興國,徐斌.當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優化整合與發展[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7]周軍偉.美育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新使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2012年年會學術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