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90后”大學生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體,其個性化明顯,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敏感性。然而以理論講授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引起“90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抗拒,不利于“90后”大學生群體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所以,為了充分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圍繞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由汪宗田主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9月版)一書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詳盡闡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特征、目標、內容和任務。并且,作者分析了美國和德國就如何將思想教育理論落實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我國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總括全書,具有以下三個亮點。
一、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國家戰(zhàn)略地位
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新概念、新思維的不斷涌現,導致大學生群體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觀念的沖擊和影響,容易產生各種扭曲錯誤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必須采取貼近大學生群體的模式。其中,一些具有非常強的直觀性、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模式,比如組織實地調研與社區(qū)服務、舉辦各種辯論賽或演講,就能夠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融入這些活動中,大學生才會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認同這些積極向上的思想。而本書正是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提出只有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的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我國社會各項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二、堅持思想政治理論體系作為實踐教學模式的立足點
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作用。思想政治課程的任務目標決定了必須以思想政治理論來指導實踐教學活動,必須緊緊圍繞思想政治理論來設置實踐教學的內容及形式,并且還要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理論知識點內容、理論教學進度等因素來調整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模式。本書通過大量的章節(jié)詳細闡述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的起源、發(fā)展,對各理論知識點都進行了透徹的講解,力求對實踐教學模式選擇提供大量的理論素材。
三、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才能有效落實思想政治理論
本書介紹了德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為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對比我國的實際情況,作者認為必須認識到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作用,主張通過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的模式來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大力整合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努力挖掘演講辯論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感悟,最大程度地展示思政課的魅力,增加對思想政治理論和形式的認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我提升、自我教育。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應當保障提供足夠的社會資源和活動經費,組織多種形式的辯論賽、知識競賽、影視歌舞觀賞、榜樣人物訪談等校園活動。同時,深入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場地進行參觀考察,深入歷史文化濃厚的村鎮(zhèn)縣市開展社會實踐調查,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與思想感悟,通過互聯網觀看或制作體現積極思想的微視頻、微電影,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教師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的要求,制定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方案,力求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形式,將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倫理道德法治等內容合理地安排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感受國家、民族和時代精神,有效提升思政治素養(yǎng)。最后,在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模式設計中還要包含教育評測的內容,建立科學高效的實踐教學評測機制,對實踐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總結評價,不斷地得到完善。
作者:張萌 曾光順 單位:黑河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