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科學轉變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森林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資源,加強對其保護和管理,增大森林資源覆蓋面積是目前我國生態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重點對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的轉變進行探討,以加強經營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科學轉變
1國有林場的真實情況
國有林場是我國自主安排籌建的林業部門,其作用是對現有的森林資源進行科學管理,確保生態保護工作的高效落實。現階段,我國國有林場的數量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得到了有效擴展。據不完全統計,現有的國有林場數量已經達到5000家以上,改善了我國森林資源的管理水平。另外,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在發生重大變革,這為我國林業發展,整體經濟效益帶來了較大幫助。
2國有林場實施森林經營的必要性
國有林場作為我國林業發展的基礎且必備條件,其隨著經濟及自然環境的變化,自身的經營管理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家雖然加大了對綠化造林的重視力度,但由于在經營管理上存在認知不足,綠化造林后缺少科學管控,林木生長受到影響,增加了國有林場的運營風險。為此,有必要加強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避免危險的發生。具體來說,國有林場實施森林經營管理,一方面可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高度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降低管理壓力,改進經營管理質量;另一方面可實現權責的科學劃分,并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公益林的保護和重視力度,實現林地的科學規劃,以增大生態保護效益。再者,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實施也可加強林場經營積極性,為林場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貢獻力量。
3國有林場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3.1定位不準確
國有林場建立的目的就是實現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提高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減少問題的產生。不過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由于政府部門自身意識不高,對國有林場的定位不準確,使得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一定制約,再加上傳統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理念的影響,國有林場在管理中仍采用傳統管理運營方式,注重林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拓展營銷渠道,增大企業經濟效益,卻忽略了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導致其與現今發展需求背道而馳。另外,在采用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門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很可能導致國有林場缺乏足夠的經費來源,造成經費過度緊張。為此,政府部門有必要對國有林場予以準確定位,明確其經營目標,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動國有林場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以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
3.2產業結構不合理
對于國有林場來說,最為主要的產業結構為林板紙產業,其也是國有林場的主要經濟來源,不過在林板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產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規模較小,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阻礙產業的進一步前行;專業技術人員缺失較為嚴重,現有員工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和優化,再加上技術創新及先進技術利用率較低,很多科技成果無法轉化成實際效益,降低了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由于國有林場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影響較深,使得市場建設投入不足,帶動能力較差,缺乏高檔產品和品牌。而且,國有林場對林場產業的經營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而對近年來新興的森林公園,林場旅游產業缺乏足夠的商業敏感,從而錯失發展機遇。為此,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和優化,以推動國有林場的持續發展。
3.3基礎設施配備不齊全
基礎設備不齊全不僅會削弱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帶來制約和阻礙,降低工作落實效率。結合目前國有林場實際情況,將基礎設施配置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現有國有林場中的房屋大多都是20世紀中期建成的,年久失修,房屋較為破舊,員工很難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開展相關工作,削弱了員工工作積極性;二是國有林場屬于公益性事業范疇,其不享受國家制定的惠民政策,所以在林場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資金供應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基礎設施落后或配備不齊全,阻礙國有林場經營活動的開展。
4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科學轉變策略
4.1國有林場商品林經營策略
國有林場商品林的經營存在著單一性,只是實行單純的林木生產,其他項目活動涉及較少,所以在現今國有林場商品林經營管理中,需要對傳統單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實行優化和調整,打造多產業發展格局,提升商品林的價值。而要想實現國有林場商品林經營的多面發展,必須堅持合理規劃和科學布局的原則,使商品林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化,并且保證商品林產業結構與林業發展規律相符合。一是對樹種和林種結構實行調節配置,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選擇適合區域栽植的林種和樹種,提高林木產量和質量。二是調整林業產品的深加工結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推動林業加工業的順利發展,增加林木附加價值。三是加快非林非木產品的培育速度,如珍貴藥材、菌類、花卉類等,為國有林場創收。四是建立豐產林基地,改進工業原材料的培育效率,從而縮短培育時間,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林場競爭力。五是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增大林業建設效益。在國有林場經營發展中,還需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力度,落實深加工技術、無性系快速育苗技術,以此提升林木的生產價值,促進國有林場的健康發展。再者,對經營活動進行集約化管理,如幼林撫育活動、人工造林活動等,將粗放式管理模式加以轉變,注重培育后備森林資源,完善科學管理。
4.2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策略
4.2.1拓展資金籌集渠道,為公益林建設提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國家及政府部分在公益林建設上的資金投放,設置專門的公益林建設基金,做到專款專用,增大資金使用率,強化公益林場的建設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其他渠道完成籌資,并形成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再者,根據“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原則,借助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功能,鼓勵更多生產要素加入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中,以激發林業發展活力。
4.2.2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理。根據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對現有的森林資源實行科學保護和開發,控制亂砍亂伐等現象的發生;在林場中的宜林地、空地等區域,開展限期造林工程,恢復區域森林環境,增大植被覆蓋率。在林木栽植過程中,注重品種的選擇,以闊葉林及生物量大的樹種為重點栽植品種;加大未成林及造林地的管控力度,尤其是加強對林木密度的控制,為林木生長提供良好環境,確保其有充足的光照及水分供應;做好林區監管工作,避免亂砍亂伐現象的產生;同時結合林木特征,做好病蟲害預防管理,促進林木的生長。對于建造的生態公益林,嚴禁在內部開展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如挖沙、取土、開墾等,如遇特殊情況需要進行林地占用,部門人員需向上級領導部門提交占地申請,審批通過后,方可開展工作任務,且在工作完成后,對破壞的區域予以修補,還原其原貌,實現多元化經營管理。通過多元化經營管理活動的開展,可在保護生態林區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力量;建立健全的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績效機制,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解決傳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優化經營管理水平。
4.2.3充分發揮林區生態作用。其一,結合林區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樹種。如在沿海地區,可選用抗風性能較好、根系較深的樹種完成栽植,完善森林防風固沙功能;如在江河流域源頭、兩岸山地,可種植深根性、適應性強的樹種,從而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其二,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預防預警機制及森林防火機制,并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設置監控管理系統,實時對林場情況實行監管,從而促進經營管理活動的有序開展,避免危險的發生。
5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林場經營模式的科學轉變,不僅加大了森立資源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還改善了國有林場的運營生產,促進其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持續增長,以此為我國林業行業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程曉東.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模式的科學轉變[J].現代園藝,2018(8).
[2]黎巍.廣西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問題探討[J].綠色科技,2018,000(011):197-198.
作者:谷敏 單位:本溪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國有小市生態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