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分組式教學在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傳統的無機與分析化學以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發揮、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分組式教學通過科學分組、合理分工,嚴格監督、合理考核,加強指導、注重溝通,注重總結、及時反饋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能力、促進了教學相長。
關鍵詞:
無機與分析化學是是研究化學基本原理、無機化合物的性質及其規律和化學分析、簡單的儀器分析的方法及其應用的課程,該課程是深入學習其它大學化學課程的基礎。目前該門課程是我校化工、輕化、環工、生工、制藥等專業的本科一年級學生專業基礎課,共80學時,開課時間為第一、二學期,基本操作與化學基礎實驗24學時,第一學期開設,化學與儀器分析實驗36學時,第二學期開設。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學主編的“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課程組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教材的內容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涉及的四大反應和化學反應平衡的內容整合在一起講授,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與分析化學中沉淀滴定原理、氧化還原滴定方法和試樣分解結合在一起講授[1]。無機與分析化學理論課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疑問的機會少、相互交流的機會少。在講到一些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章節如物質結構基礎這一章時,往往有大部分同學覺得很難理解繼而喪失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有必要認清單純運用講授法的缺點,改革教學方式,將分組式教學引入到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
一、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單純運用講授法的弊端
(一)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發揮
在無機與分析化學的理論課上教師往往采用講授法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雖然在傳授知識方面是高效的,但如果教師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體驗,往往會使講授內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注重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那么這樣的課堂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堂上相互交流的機會少,他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廣闊發展空間被限制在狹窄的認知領域,他們的情感體驗被忽視,他們的個性得不到發揮。容易產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習狀態和厭學情緒。
(二)不能因材施教
學生個體的智力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別,不同地區高中化學學習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沒有系統學習過化學,有的學生參加過化學競賽并獲獎,這就需要針對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因材施教。而在大班授課時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基礎好的學生容易“吃不飽”。往往在講授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時,學習基礎好、肯在課后用功的學生和學習基礎不好而又不肯在課后用功的學生在幾節課講完之后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學習用功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作業,課堂上能跟住老師講課的思路,學習不用功的學生抄襲作業,課堂上不注意聽講。長此以往,會出現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最終影響考試成績,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和讓每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提高和自由發展。
(三)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從教師那被動地“聽”來知識,依賴于教師幫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漸形成學習上的惰性,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培養,沉悶的課堂氛圍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往往會形成教師講課講得很清楚,學生聽起課來很明白,做起題來很迷糊的狀況。如果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教師不注重學法指導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就更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一言堂,課堂氣氛沉悶,對于上課不提問學生的教師來說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的課堂就是滿堂灌。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培養,更不利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既沒有學生的合作交流與討論,也沒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斷,以學代思、重學輕思的現象十分普遍,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思結合。實驗作為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鞏固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是照方抓藥,雖然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但創新思維并沒有得到鍛煉、創新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鑒于單純運用講授法存在以上缺點,教師探索了分組式教學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在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分組式教學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除了有低層次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外,還有高層次的需求如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2]采用分組教學能夠有利于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分組教學是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學生在組內有明確的分工,學生完成自身所分擔的任務,通過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在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運用分組式教學能夠調動每一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在實施分組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學生科學分組、合理分工,對小組內部學習活動嚴格監督、建立合理的考評機制,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總結與指導。
三、應用分組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科學分組、合理分工
由于是大班授課,因此如何科學地分組、合理分工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將學生按寢室分組可以方便學生課后的交流學習,是一種可取的分組方式,經過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按學生學號分組、按學生自愿分組、和按寢室分組三種分組方式中,按寢室分組的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高于其他兩種方式分組的考試平均成績。按寢室分組后,每個行政班有4~5個小組。每小組6名學生。分組后要明確各組員在小組的任務,設立組長1名,負責組織組內的成員學習與討論等;記錄員1名,負責記錄小組內各位同學的學習表現;材料員1名,負責收集學生講課所需的資料;匯報員1名,負責向教師反映組內學生學習情況;檢查員1名,負責檢查組內學生作業情況;監督員1名,負責監督各組員是否履行自身的職責。組長可以根據組內同學的情況調整各組員的負責事項,教師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組長。
(二)嚴格監督、合理考核
學生在小組內的學習及課堂表現,與其平時成績掛鉤,并由組內的記錄員協助教師完成平時成績的記錄工作。如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平時成績按回答問題的情況加0~2分。主動講課的學生按講解內容和講課情況在平時成績中加2~4分。如果學生無故曠課或不能及時交作業等,則該組的每個成員的平時成績都要扣分[3]。如果在期末考試中某小組學生的成績沒有不及格的,則該組平時成績每人加1分。
(三)加強指導、注重溝通
分組式教學將一些難度不大的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部分讓不同小組學生自己講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所講內容簡介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充分地鍛煉和提高。這種方式打破了理工科課堂沉悶的氣氛,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團結共進。將學生分組并布置適當的任務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一方面在課前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課資料,如講課用的講稿等,指導學生制作PPT,在學生上講臺之前進行必要的試講把關;另一方面,在學生講完之后師生進行必要的總結和點評,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掌握學習的難點,了解講解過程中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存在問題的。
(四)注重總結、及時反饋
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總結分為每節課的課堂小結和每章講完后的章節小結。課堂小結要針對學生課堂講課情況及時糾正講解內容及方法上不恰當之處,鼓勵和表揚學生講解獨到的地方。章節小結要提綱挈領,以圖示的方式(如圖1)幫助學生記住學習重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要求學生在每學完一章內容后自己將本章內容總結到一張紙上,使學生掌握原子結構、元素與化合物基本性質、酸堿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沉淀反應和絡合反應有關理論及計算,了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方法。對于學生的作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小組內批改作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以免影響后繼學習。
四、分組式教學在無機與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分組式教學實現了在課堂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轉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在講前言課時將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講清楚,做好分組和任務布置。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學習,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機會增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教師提前布置的教課任務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的學習與交流由課堂到課外,讓學生提前學習、做“小先生”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好無機與分析化學的自信。
(二)活躍了課堂氣氛
讓學生分組學習、討論,講授部分內容,對活躍課堂氣氛起到了顯著的效果[4]。課堂上經常爆發出學生們對同學鼓舞的掌聲。教師在講課時經常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把重點內容轉化為問題提問學生。如在學習物質結構基礎時四個量子數是一個重點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知識后提問學生四個量子數的取值和意義。教師告訴學生每一組量子數都是薛定諤方程的合理解,一組量子數確定后就能夠描述特定的電子運動狀態。要求學生將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運動狀態區別開。同時,在講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講一些科學歷史故事如密利根油滴實驗、光電效應的發現實驗等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
(三)實現了因材施教
在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為了避免好的學生“吃不飽”,后進生跟不上,教師將搜集到的多個學校的教學課件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學習。利用分組學習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才智,在小組內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化學基礎好的學生教基礎差的學生,學生間互相學習,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與小組間競爭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四)提高了學生能力
通過分組學習,讓學生在組內擔任不同角色,講解部分內容,既培養了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提高了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小組內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互助精神,增強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學生通過承擔組內責任、在學習過程中團結協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實現共同進步[5]。
(五)促進了教學相長
讓學生走上講臺自己講授部分教學內容有助于教師熟悉學生的理解方式,更有利于教學相長,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作為指導者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學習提供各種信息,因此需要查閱更多的資料并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查閱文獻的基本方法。教師在課后加強了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給予及時點評并讓學生做出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在無機與分析教學中應用分組式教學法并不是完全拋棄講授法,對于一些難點的內容還是應該以教師講授為主,小組討論為輔,否則完全讓學生代替教師講授不容易把難點講透,學生們聽不明白就容易引起畏難和厭學情緒。分組式教學法實現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對傳統的講授法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賈之慎.無機與分析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2-57.
[3]張華山,郭小峰.“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與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49-51.
[4]何春元,余維虹.高等數學大班課實施“分組討論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數學,2010(5):15-17.
[5]蘇顯春.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高等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5(26):105-107.
作者:蘇顯春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