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單招學生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針對高職單招這一特定的生源特點,結合生物化學學科特色,提出了補充基礎知識、勤列圖表、引導巧妙記憶、加強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及臨床實踐的聯系等教學策略,以達到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教育;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高職單招是指高職院校為了選拔適合自身培養方式的優質生源而進行的自主招生,這是近年來國家為深化高職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一項新政策[1]。現在,高職院校通過單獨招生的計劃錄取人數每年都在增加,高職單招學生錄取人數呈上升趨勢。本文結合實際,對高職單招學生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1高職單招學生的特點
高職單招學生生源復雜,具備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含當年的應屆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人員均可報考,包括中專學校、中職學校、中等技工學校等的畢業生,也有一部分是高中的畢業生。有相當部分中專考上來的學生已經經歷過實習,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更清晰的認識。學生認識到中專學習的知識對于臨床工作的不足,因此學習目標更為明確,學習積極性更足。但大部分高職單招學生往往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太好。很多學生聽得很認真,書本上密密麻麻做了很多的筆記,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點。考試時如果考的是書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識點,正確率都很高,但如果考題是教材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正確率就很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很膚淺,常常局限在字面上,從學生課后問的問題上看,有些學生往往死摳書本上的個別字眼,鉆牛角尖,缺乏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2生物化學學科特點
醫藥衛生類的高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側重研究人體由哪些化學物質組成,這些化學物質是如何變化的,以及這些變化對機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即生理功能。課程涉及蛋白質、糖類、脂類、氨基酸、核酸等許多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式、化學反應的方程式,這些對于化學基礎薄弱的高職單招學生來說,簡直就像“天書”一樣難懂。機體代謝途徑錯綜復雜,每一步的反應都需要不同的酶來催化,因而高職單招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普遍感到困難。加之部分高職單招學生認為僅需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學習起來更加缺乏動力,從而使本來就較“難”的生物化學變得“難上加難”。
3高職單招學生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策略
3.1加強課堂互動,適時補充基礎知識
高職單招學生由于基礎較薄弱,對于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點很多并不能夠很快聽懂,如果授課老師只顧著自己一個接著一個知識點往下講,那么很容易在課堂上與學生脫節。因此給高職單招學生上課應該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講完一個知識點,適時地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關注學生上課的表現,對于上課期間長時間低著頭的同學可以采取個別提問等方式巧妙地達到提醒的目的。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知識需要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生物知識作基礎,但是大部分高職單招學生在中專階段學到的化學、生物知識很少。因此,在很多知識的講解上就不能像給普高上來的學生上課一樣直接切入,而是需要耐心地給學生先補充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在生物氧化這一章節中能量的儲存和利用這部分,對于高職單招學生就需要先補充ATP的結構特點,ATP與ADP、AMP之間的關系等內容,引導他們先理解ATP在機體內扮演的能量直接供應者這一角色的作用。為學生進一步學習ATP的兩種生成方式,即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打下基礎。
3.2勤列圖表,多做比較
生物化學課程知識點很多,抽象難懂,再加上高職單招學生在對知識的加工處理上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于一些聯系較為緊密的知識點進行比較,通過橫向比較或縱向比較,加深高職單招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比如糖的分解代謝中,可以讓學生比較糖酵解與有氧氧化的特點,并通過列表格的方式說出糖酵解和有氧氧化在反應條件、反應部位、終產物、產生ATP的數量產生ATP的方式、生成的NADH+H+的去路、生理意義等的區別。
3.3多管齊下,巧妙記憶
除了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外,高職單招學生學習困難又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類學生往往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生物化學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程,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內容較為細微抽象,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多管齊下,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不僅要學得好,還要學得巧。例如在講解人體的八種必需氨基酸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建議學生編一些口訣來巧妙記憶。有些學生就想出了“甲攜來一本亮色書”這樣的句子,分別對應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這八種必需氨基酸。另外,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適當運用比喻的方法[2],將復雜的生物化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事物相聯系,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在講解核酸的分子結構時,可以將DNA雙螺旋結構比喻為旋轉樓梯,結合DNA的模型,引導學生觀察,DNA外側由磷酸和脫氧核糖構成的親水骨架就像旋轉樓梯的扶手,DNA內側疏水堿基對就像一級一級的臺階。通過形象的比喻,學生對相關知識興趣更加濃厚,對知識點印象更深刻。
3.4加強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只有將書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覺得知識可以用來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更有動力。比如在講解用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時,引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由于該方法測定蛋白質是根據樣品中氮元素的含量乘以6.25計算出來的,三聚氰胺是一種含氮化合物,含有氮元素,把它加入蛋白質樣品中,就會造成從數值上看蛋白質含量的增加。又如,糖代謝章節,代謝途徑很多,學生普遍反應理解困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生活中的場景,如:吃飽飯后、饑餓時、運動場上在進行跑步比賽時等等,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此刻糖類在機體主要進行哪些代謝過程。學生經過思考,這些代謝過程也就了然于胸了。
3.5加強生物化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聯系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在醫學教育中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生物化學主要是了解正常人的生命活動規律,借此探究疾病狀態下生命活動的改變,從而為診斷并治療疾病提供理論依據[3],因此,針對醫藥衛生類的高職單招學生,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加強課程內容與疾病的發生、疾病的診斷、疾病的治療、疾病護理等臨床實踐的聯系。對于高職單招學生,采取案例教學法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4]。例如在安排學生學習脂類代謝之后,先讓學生討論一個重度脂肪肝患者的病例,請學生分析該患者脂肪肝的發生與哪些生活方式有關,這些生活方式會引起哪些脂類代謝發生紊亂,脂肪肝的治療原則有哪些?生活中應給身邊的人什么建議來預防脂肪肝?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同時,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對疾病的成因及臨床診斷治療有了初步的認識與關聯。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中高職的銜接還存在許多可以改進的方面[5],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該制定更加符合高職單招學生特點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謝玉蘭,王姝.高職單招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3):8~11.
[2]周宗煊.生物化學中的巧妙比喻[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2(3):301~303.
[3]周妍,吳巍.PBL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1):30~32.
[4]遲雅瑨.臨床病例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3):95~96.
[5]史河秀,林萍.高職單招生的差異化教學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48):211~212.
作者:羅彩林 羅婉妹 鄭晨娜 郭娜燕 陳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