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思維形式,故而具有抽象性,同時,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特點的概括,高度凝練.高中學生雖然在初中階段接觸了大量的物理概念,但在認知新概念時,還是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知,然后再分析概念的內涵,促進其對概念的理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都容易走入這樣的極端,即擔心創設情境耽誤課堂時間,從而省去了情境,而以教師的講解來引入概念.其實,這種教學只能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概念,而不利于學生理解概念.在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出概念,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情境中對概念形成直觀認知,然后再深入到概念內涵中探究.以“反沖運動”的引導為例,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玩吹氣球游戲,然后放開氣球,觀察其現象.接著演示細管反沖、容器旋轉實驗.設問“氣球、細管為什么會向后退?細管為何會旋轉起來?”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自然會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動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從而引入了反沖運動的概念.
二、學生自主,嘗試定義
在以往的教學中,概念多是由教師給出,然后教師再針對概念中的關鍵詞句進行解釋,然后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沒有經歷概念的獲得過程,而是以背誦、記憶的方式來記住概念,沒有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應用起來也就容易出現錯誤.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引入概念,引導學生結合問題分析而自主概括概念,嘗試對概念下定義,然后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完善,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記住概念,為應用概念奠定基礎.
三、合作交流,辨析概念
經過上述步驟,學生只是得出了概念,而對概念的內涵還需進一步理解.在該環節中,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類比等方法來辨析概念,另一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概念中的關鍵詞對學生進行講解.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課改下,一些教師認為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多余的,其實不然,在學生理解遇到困難時,往往需要以教師的講解來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首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對概念進行分析對比.例如,在講“位移”和“路程”時,為讓學生更多地辨析這兩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間展開辯論,通過辯論學生很快掌握了位移是一條有向線段,用來表示質點位置的變化,而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理解了兩者的聯系則是單位相同,在單向指向運動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在引導學生辨析時可先在小組內辨析,然后再拓展到組和組之間進行論辯.其次,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對概念進行必要的解釋.例如,在講“力”的概念時,定義中為何要加“相互”兩個字?力的作用是否有先有后?平時我們所說的腦力、生產力和體力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和講解,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
四、科學記憶,應用鞏固
在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學中,學生對概念的記憶方式較為簡單,多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只能讓學生從字面意義上記住概念,而不能較好地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從鞏固方式上看,教師也多采用書面練習來引導學生熟悉概念,方式較為單一.在物理教學中提倡利用科學方法來記憶概念,就是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物理概念出發而綜合應用形象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圖標法等多種方法來記憶概念,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由此來鞏固概念.首先,在對概念的記憶上,要提倡不拘一格的記憶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概念,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記憶方法,給同伴以啟發.同時,教師也要根據概念來引導學生應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如對比記憶法的應用,在加速度的教學中對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的概念,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三者在含義、方向和大小方面的異同進行對比,然后再進行記憶.其次,在應用上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以針對性的練習進行.
五、結語
總之,概念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概念教學,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掌握并應用概念,從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作者:宣巧金 單位:江蘇句容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