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個性音樂教學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音樂課程改革強調課程特色的呈現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這兩方面都離不開教學共性與教學個性的融合。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尊重教學共性的基礎上,應融入自己的更多個性,以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關鍵詞]音樂教學;個性;共性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更加重視師生雙方教學與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性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自主建構,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變化,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一、教學目標——彼岸清晰航向明
課前寫教案需要明確目標,上課出示學習任務也需要明確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課核心價值的精準定義,是一節課核心素質培養的“初心”,是一節課所有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總綱領和出發點。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因此,目標的明確設立,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除了參考統一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根據具體學情,制定出“私人訂制”的個性化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既做到“高大上”,又能“接地氣”;既是一種系統的引領,又是一種隱形的“生成”。例如,教學《左手和右手》一課時,教師首先“私人訂制”以下的教學目標:(1)通過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欣賞能力;(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教育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教學環節——設備齊全責任清
如果說教學目標注重的是學生素養的提升,那么課堂上“教什么”與“怎樣教”則是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宏觀而言,這涉及教材挖掘、資源整合、課程開發、高效課堂、團隊建設、教育理念、學習觀念等因素。具體來說,關乎教師個人的閱歷、功底及如何取舍、如何切入、如何組織、如何過渡、如何開展、如何結課等因素。這些需要教師結合學情,明晰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例如,在《左手和右手》一課教學設計中,教師增加了以下教學環節:(1)游戲——系紅領巾比賽的游戲,即利用學生單手系紅領巾創設情境,引入學唱歌曲《左手和右手》;(2)玩游戲:認識左手和右手;(3)律動游戲,進行唱歌表演比賽,即把學生分成三個組,讓他們根據音樂旋律及歌詞大意創編簡單的動作,進行唱歌表演比賽;(4)拓展:音樂創編活動。教師出示課件,并提問:“你會編曲子嗎?請你用本課所出現的三種節奏(×、××、×-)和所出現的三個音(3、5、6)編一首曲子。”……以上教學環節,設計合理且富有個性,促進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教學語言——左右逢源手藝精
音樂課的教學語言是指說誦語言、歌唱語言、彈奏語言、欣賞語言、形體語言的綜合。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自己的特色教學語言,使學生從教師的嘴巴、唱腔、談吐、肢體、神態、動作、穿著中,感受到音樂的符號、音樂的知識、音樂的演繹、音樂的學習方法、音樂的欣賞意識、音樂的人格之美、音樂的社會力量、音樂的藝術價值、音樂的歷史意義。優秀的音樂教師與所有其他學科的優秀教師一樣,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而是上升到“人師”的高度;她就是音樂,她就是音樂課堂;她的才學與個性,就是她的課堂所能達到的德與藝的境界。如我覺得自己的鋼琴水平比較高,曾獲得專職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為此經常運用彈奏語言進行音樂教學,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例如,在教學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一課時,我按C→F→G→C46→G7→C和弦的連接與進行,用左手連貫的琵琶音為右手主旋律編配。這樣增加了歌曲的流動性,生動地描繪了歌曲中小船在海上隨波起伏以及劃槳的動作,從而渲染出這首船歌優美的音樂意境。同時,這樣突出了自己的個性教學,使教學相得益彰、和諧發展。
四、評價指標——八仙過海規則行
好的音樂課堂一定是互動的、生成的。教師的反饋、師生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等,對學生的參與熱情有重要的激發作用。為了更有序、更有效地組織學生活動,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活動評價指標的制定和公布。科學的學習觀認為學生的學習需要建立幾個關聯:不僅要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關聯,還要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和自己認知的關聯,及與別人是怎樣思考的建立關聯。科學學習觀還認為,要讓學生看得見自己的學習。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各種學習過程的關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該使學習活動規則化、評價明確化,恰當地運用評價指標來維系課堂的良性運轉。另外,教師發揚個性不能太劍走偏鋒,而要有共同的“交通規則”。例如,教學《左手和右手》后,教師可進行以下嘗試:(1)把學生分成三個組,讓他們根據音樂旋律及歌詞大意創編簡單的動作,進行唱歌表演比賽;(2)公布評分標準,要求全組學生一起參加,唱歌要唱得好聽,動作要好看,表情要豐富,還有每組要設計一個比賽的口號;(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唱歌表演比賽,要求小組之間互相評比。教學中充分體現他評和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課堂學習活動規則化、個性化,能讓學生更好地學會學習。
五、課堂情境——紫氣東來波濤晴
音樂課是有聲的課堂,情感交匯的特點特別明顯。教師應該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悟音樂、陶冶情感,在集體化的學習氛圍中習得音樂知識,培養音樂素養,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創新的思維和美好的情感。同時,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妨發揮音樂教材“音”“畫”俱重的特點,精心挑選多媒體課件;不妨利用音樂教學內容包羅萬象的特點,“跨界”地引入其他學科的內容,如語文古詩詞、歷史的名曲、社會節假日的儀式活動曲目、經典流行音樂的當代元素等;不妨發揮音樂課堂活動多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這些需要教師建立“大音樂”的觀念,積極開發具有個性特色的課程資源。例如,在教學六年級《采菱》一課中,教師創設這樣的情境:在一個風和麗日的星期天,一群水鄉的孩子高興地在湖上一邊搖著船,一邊采菱……在完成歌曲教學后,教師讓學生開動腦筋,想一下可以用什么方式把這樣的情景表現出來。這樣,學生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運用不同的方式(如舞蹈、歌表演、畫畫等)把情景表現出來。最后,不少學生得到了獎品及“小歌手”“小畫家”“小小舞蹈創編家”等稱號。可見,創設適合學生的、有特色的、有個性的課堂情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總之,音樂教學,不僅是音樂課堂本身特色的教學,而且是師生個性展示和個性培育的大舞臺。讓我們以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為目標,以現代教育學與音樂新課標為理念指導,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關注音樂課堂的個性思考,努力探究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葉致鈺 單位:廣東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第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