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观看_成人片网址_久草免费在线视频_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遙感前沿技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遙感前沿技術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1

[關鍵詞]經前舒顆粒;處方組分;藥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B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09-0029-02

1、經前舒顆粒藥物組成與處方分析

PMS肝氣郁證是指肝氣疏泄不及而產生的以抑郁為特點的證候,以經前抑郁寡歡,胸悶嘆息為主證,中醫藥治療多以疏肝解郁,健脾理氣為治療原則。經前舒顆粒由白芍(炒),當歸,柴胡,白術(炒),丹皮,香附、甘草、郁金等配伍而成,以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為臣,柴胡疏肝解郁為君,白術健脾氣以滋化源,丹皮善清血分郁熱,郁金疏肝解郁而除煩熱,香附微苦微辛,功擅行氣疏肝,與郁金、丹皮相配伍,消脹止痛。諸藥合用,共達養肝解郁,理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經前情緒低落、胸悶、脹痛等PMS肝氣郁證癥狀。

2、處方諸藥在治療PMS肝氣郁證上的藥理學基礎

近年來研究表明,經前舒顆粒方中中藥及其有效成分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調節作用。現分述如下:

2.1白芍白芍的主要藥效成分芍藥苷具有促進皮層神經元生長,保護腦缺血后損傷的作用,可以改善神經行為學癥狀,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大腦局部血流量。芍藥苷同時有抗炎、免疫調節、鎮靜和鎮痛、抗膽堿能等作用,對應激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呈現機能依賴性的調節及對海馬和隔區神經元的存活和生長有促進作用。

2.2當歸當歸味甘平,性溫,有較強的鎮靜、鎮痛、抗驚厥、緩解記憶缺失作用,當歸有效成分對體外培養的大鼠海馬神經元的缺氧損傷有保護作用。當歸注射液可加速沙地鼠全腦缺血損傷后海馬區的神經再塑和結構重建。

2.3柴胡主要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具有抗炎、鎮靜、抗驚厥、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作用,還可以延長睡眠時間,對治療精神科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2.4白術性溫,味甘、苦,是最常用的補氣藥,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白術通過補氣健脾治療脾虛證,調節脾虛證患者胃腸激素水平,從而糾正其胃腸功能紊亂,對植物神經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

2.5丹皮主要成分是丹皮酚,化學名稱為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丹皮酚具有抑菌、抗炎、抗腫瘤、解熱、鎮痛、抗脂質過氧化、免疫調節等多重藥理作用,姚軍等研究發現丹皮酚可以顯著抑制核轉錄因子NFkB活性,抑制NF-kB信號轉導通路,進而抑制某些細胞的增殖和凋亡。丹皮酚的藥效學研究表明,丹皮酚具有明顯的抗焦慮作用,療效顯著,而且在完全高于抗焦慮劑量范圍內對運動系統沒有副作用,丹皮酚與麝香草酚結構極其相似性:結構簡單,極性較小,具揮發性,理論上較易透過血腦屏障。

2.6香附主要藥效成分為萜類揮發油,研究表明,香附揮發油可導致陰道上皮細胞角化,治療月經不調,抑制子宮收縮,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治療月經不調,治療婦女痛經。

3、經前舒顆粒對PMS肝氣郁證模型動物的藥理作用

經前舒顆粒對于PMS肝氣郁證大鼠的抑郁表現有良好的恢復作用,能顯著改善PMS肝氣郁證模型大鼠的行為學指標和情緒變化,其藥理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5-HT)和雌激素信號系統而發揮療效。

3.1經前舒顆粒對PMS肝氣郁證模型動物5-HTlA受體的影響研究發現,PMS肝郁模型大鼠額葉皮層和海馬5-HTI A受體的結合活性均有顯著性下降,經前舒顆粒可以顯著糾正這一異常變化。王鳳等制備了PMS肝氣郁證大鼠含藥血清,體外培養新生大鼠原代海馬神經元細胞,研究發現經前舒顆粒含藥血清能夠顯著提高體外培養的新生大鼠海馬神經元細胞活力,顯著提高異常降低的5-HTlA受體蛋白和RNA的表達水平。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2

關鍵詞: 遙感;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3-0105-01

遙感(Remote Sensing,RS)是當代空間信息科學的核心技術之一,是信息獲取與更新的重要技術手段,在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1]。同時遙感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遙感應用技術素質已成為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城鄉規劃、地質等專業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遙感技術作為現代前沿科學技術之一,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不斷在提高與完善,這就要求教學不斷調整內容與方法,做到與時俱進。分析國內外遙感技術的發展需求及遙感課程教學,發現課程教學并未很好地適應社會對遙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其中尤以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突出。針對當前現狀,本文詳細分析了遙感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為遙感課程的教學改革,培養社會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

一、目前遙感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合適的理論和實踐課程教材

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選取合適的理論課教材,對確保教學內容合理,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選取教材的原則是“理論與應用的結合;基礎知識與前沿技術兼顧”[2]。近年來,國內先后出版了一些可作為大學本科遙感課程理論內容教材的書籍,但并不能滿足遙感技術發展的需求。《遙感導論》、《遙感概論》和《遙感技術導論》出版時間較早,內容有些陳舊;《現代遙感導論》在應用方面涉及較少;《遙感原理與應用》在理論和應用方面都兼顧,而且在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但此書內容相對較深,需要學生具備攝影測量、電磁場理論、模式識別等課程的基礎。

目前,國內尚未見到普適性較強的遙感實踐課程教材。與《遙感導論》配套的上機教材,未采用國際主流軟件,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ERDAS IMAGINE遙感圖像處理教程》、《ENVI遙感圖像處理方法》等書,內容系統,但受學時限制,不適合作實踐教學的指導書。

2.實踐教學薄弱

遙感課程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遙感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是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來感悟抽象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2]。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課內實踐,另一個是綜合實習。目前,國內大多院校的課內實踐學時偏少[3],而且多以教師演示教學為主,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3S”(RS、GIS和GPS)技術集成,是空間信息科學發展的趨勢,有必要加強學生的“3S”綜合應用能力,然而這種多學科的綜合實習普遍較少。另外,數據類型單一、內容陳舊,也使實踐教學滯后,缺乏時代性和現時性。

3.考核方法不合理

課程考核,考察的不僅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更應該是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然而,目前遙感課程的考核方法,多以筆試為主,對實踐能力考察的關注較少。這種考核方式不僅不能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而且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有必要改進考核方法,建立考察學生全面素質的考核體系。

二、遙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1.不斷更新理論教學內容

在新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具有前沿性的遙感技術發展愈加迅速,對教學內容選取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教材受出版周期限制,這就要求遙感知識更新途徑除了選擇合適的新教材外,更應充分利用網絡、中、英文期刊或國際會議文獻等媒介,傳遞最新訊息,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和現時性。如在講述不同衛星平臺軌道參數時,教材受出版周期限制,其內容始終與最新的遙感衛星發展有差距,備課時需要到相關網站查閱最新的參數信息,補充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遙感衛星的最新發展動態[4]。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外通過多種途徑,查閱參考資料,培養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

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自編符合實際的實驗課教材。目前國內尚未見到普適性較強的遙感上機實踐課教材,并且各大院校使用的實驗教材多為自編。對實踐內容進行完善和更新,從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向綜合性實驗以至于研究設計型實驗過渡,形成較為穩定的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并建立和完善遙感實驗課數據庫及習題庫,及時更新和補充資料,包括案例、科研論文、學科前沿發展動態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興趣,達到優化和豐富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2)建立全方位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構筑包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的“三層次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由“有解實驗”變為“求解實驗”,由“知識積累”變為“智能開發”,為學生自主實驗營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同時針對不同專業教學內容和方式有所側重,如對于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遙感與地信相結合的實驗課,如“3S”集成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5]。

(3)創造實習機會。由于實踐課程受學時、實驗條件等限制,使學生的實驗機會較少、而且實驗內容單一。在教師的指導下,參加研究性學習,深入到實際科研工作中,成為鍛煉實踐能力有效途徑[6]。另外,尋找相關的實習單位,直接參與到實習單位的科研、開發、生產工作中,與實習單位建立雙導師制管理機制,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適應社會需求能力。

3.豐富課程考核方式

建立科學的考察學生綜合知識、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實踐考核體系,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加大讀書報告、論文考核、野外(或社會)調查、創新考核、綜合實習等的比重。同時應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做相應的調整。如對于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應當適當加強3S集成等綜合性知識的考核;對于地質、環境科學等專業的學生,則應側重遙感技術在該領域新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的考核。

三、結語

通過分析目前社會發展對遙感人才的需求和遙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遙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應從不斷更新理論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及豐富課程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理論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體現了遙感技術的前沿性,使教學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體現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宗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豐富課程考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方位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綜上,加強遙感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社會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這既是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遙感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趙銀娣.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168-169.

[3] 黃秋燕.GIS專業遙感概論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27):352-353.

[4] 陳星彤,童潔,劉春紅.遙感原理在測繪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礦山測量,2008(2):79-80.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3

關鍵詞:教改;遙感;農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059-03

遙感是農業高等院校一些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等)的本科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遙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培養遙感應用型的高級技術人才非常重要,但目前農業院校的遙感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難以適應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存在不少問題,使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產生脫節。

一、農業院校遙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遙感課程理論多而雜、抽象化等特點,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遙感技術具有理論抽象、知識點龐雜的特點,其多學科交叉,基礎知識面廣而雜,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且多應用于大型項目。農業院校的本科生一般是第一次接觸,缺乏與課程相關的預備基礎知識和背景知識,學習遙感課程太抽象,實際生活中也很難接觸到遙感應用方面的項目,這樣會導致學生覺得遙感課程“遙不可測”,具有一定的距離感和陌生感。另外,遙感課程在農業類院校中一般屬于專業基礎性學科,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以及學時不多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材內容過于突出前沿科學,忽略了其應用性。現在的農業院校遙感教材已經采用國家農林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21世紀規劃教材,雖然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新,基本上不存在以前的內容過于陳舊的問題,但仍然出現不少問題。主要存在教學內容過于突出其前沿科學以及發展趨勢,導致部分教學內容或過于深奧,或與農業類等相關專業的結合性不大,在農業院校等相關領域中幾乎應用不到;如“微波遙感原理”深奧難懂,在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幾乎很少用到;又如“高光譜的影像分析”過于深奧,對于遙感課程學時很有限的農業院校本科生關聯系不多且過于深奧。現在國民生產的各領域中廣泛應用的遙感技術或結合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很少有教材提及或提及極少。如近年在災害監測中廣泛應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WORLDVIEW衛星數據WORLDVIEW;又如在農業中應用較多的測定地物光譜儀的設備和我國“北京一號”小衛星在北京近郊農業監測中應用等內容卻無體現。脫離生產實踐與應用的前沿技術,就像是沒有方向的深海之舟,與農業類院校本科生的教學宗旨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3.教學手段不夠豐富,學生參與不夠,缺乏學習熱情。農業院校遙感課程雖然普遍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但仍是以教師講授為核心,缺乏形象教學必要的教學手段與輔助教學資料,很少有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大型的工程應用項目。由于時間等種種原因,也很少本科生參加課內外的遙感應用的體驗與交流報告,缺乏學習遙感課程的源動力與熱情。

4.現有的考試制度抑制了學生的創新。現有的考試制度以考試為主,側重卷面成績,試卷考核方式很難考驗學生對理論體系的系統性掌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以及實際技能的掌握程度與應用程度。農業院校的遙感實驗課程學時設置少,實驗個數少,實驗成績占課程成績的比重不大,一般隸屬于遙感課程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很少單獨開設,實踐環節教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且多側重實驗報告成績,忽視了實踐環節學生能力的表現。現有的課程成績構成缺乏討論、專題制作、文獻檢索、學習報告等多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不夠,缺乏創新的激情。

5.實踐學時偏少,缺乏針對農業院校的上機教材。遙感實踐課程少,難以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動手能力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目前,與遙感課程配套上機的教材多是針對高等院校測繪類專業,缺乏與農業院校遙感課程配套的上機實驗教材,市場上偶見農業院校專用教程,在內容的設置上與上機實驗數據或樣例數據方面卻與測繪類專業并無多大區別。農業院校類本科生感覺不到遙感實踐與專業的相關性或結合性,無法滿足農業院校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的需求。

二、教學改革的基本內容與途徑

1.教學內容的完善與改革。(1)教學內容的設置應重點突出。在農林院校遙感課程學時很有限,而遙感技術體系本身內容非常龐雜,教學內容與學時的設置除了體現理論的系統性,一定要注重各部分內容的內在的邏輯聯系,突出主要內容和重要內容,必要時,應進行取舍。使學生對整個教學有一個比較宏觀、層次清晰的印象,能夠抓住遙感主要的原理和難點內容。農業院校的遙感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航空像片與遙感相關的基本概念、地物的反射光譜特性、航空攝影測量的基礎知識、遙感圖像的像點誤差、航空攝影測量的內外業、衛星傳感器數據、遙感圖像的目視判讀與調繪、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原理與操作技能,以及遙感技術的應用案例,尤其是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實例。(2)根據應用情況對前沿性內容取舍。現在很多教學改革過于突出課程的前沿性內容,但受到學時的限制,很難與生產實踐或專業聯系起來,學生感覺很陌生、很抽象,教學效果甚不理想。農林院校的遙感課程學時一般都很有限,在突出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重點內容的前提下,對于前沿性的內容,可結合授課專業情況進行靈活調整。若在相應專業領域中很少應用的可略講或不講(如微波遙感、高光譜);若在相應專業領域實踐中有應用或應用較多的(如在農業和土壤學科應用較多的便攜式地物波譜儀),可側重于先進的儀器以及在科研或生產實踐中的作用與功能。這樣學生既不會感到深奧難懂,又會覺得該課程很貼合實際需求,這樣就可在有限的學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3)實驗內容的調整。遙感課程實驗內容的設置應與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相呼應,突出其主要技能、實踐技能,平衡傳統方法與現代作業方法,采用的實驗器材或軟件應與當地生產部門基本保持一致,若有條件應盡量將實驗課單獨開設。遙感技術在實際作業中,數據源以及產品都是采用遙感數字圖像,因此,傳統的遙感課程實驗內容應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當地刪除過時的實驗,保留主要的遙感實驗外,應盡量根據授課對象的就業方向、科研情況以及學時情況選擇性地增加設置遙感數字圖像處理的實驗內容與課時數,如“熟悉ERDAS或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遙感數字圖像的增強處理”、“遙感數字圖像的幾何處理”、“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自動分類”。

2.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1)從興趣點或生產應用入手展開教學。由于遙感課程理論知識點多而雜,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可從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入手,適當引用遙感在測繪、國土、農業等重要部門的一些視頻資料。闡述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時注重加強學生思維的引導,主要內容與重點內容可采用精講、細講,生產中不常用的原理與方法采取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為主,遙感在實踐中應用可采取具體案例分析,這樣既可保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面上對遙感有全面的把握,又可在重點內容上有所深入。除了現代常用的多媒體教授的教學方法,可布置與課程內容相關且很有趣的課外小作業,如可通過讓學生在Google Earth上查找校舍或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對衛星遙感數據的認識。(2)制作遙感教學輔助材料。遙感教學輔助材料包括航空圖像與衛星遙感圖像樣片的制作、各類教學視頻的制作、試題庫與習題庫的制作、遙感精品課程在線網址的收集,完善各種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等。將生澀難懂且方便用于直觀教學的遙感圖像的分類與遙感圖像的解譯標志等內容制作教學樣片,如可將全色圖像、紅外、彩紅外、多光譜等航空像片與各種常用的衛星遙感數據制作樣片,形象而直觀,易于理解與記憶。對于比較抽象、生活中接觸較少的知識點用于制作1~5分鐘的輔助視頻,如航空拍攝的過程、衛星遙感以及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等。將近年來遙感技術應用于現實生活中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的新聞視頻片段制作教學視頻資料,如“國土部:用衛星遙感圖片嚴查違法用地”、“我國‘北京一號’、‘小衛星’監測北京近郊農作物長勢”、“汶川地震前后遙感圖像前后對比”等新聞視頻片段。教學輔助材料在有些教學內容方面可發揮很大的教學作用與效果。(3)重視遙感技術應用案例分析。一般農業院校的遙感技術的應用所占學時極少,與專業結合性不夠。一般只是泛泛地提到或者一帶而過,沒有具體的案例或應用視頻,學生缺乏對遙感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的了解。可根據授課對象與專業方向選擇教學輔助材料,根據授課對象及專業方向播放其相關內容,重點分析應用案例。如面向土管專業授課時可側重土地資源調查與土地執法的案例分析;面向農資專業時,可側重農作物長勢監測與估產、光譜反射率的野外測定與分析等案例分析,面向環境類專業,可側重環境監測與災害監測的案例分析。(4)實現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除了常用的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等教授方式外,還可適當采取學生教學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課前與課間的時間或借助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興趣、學習難點以及就業意向等,因材施教。利用國家、省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果,建立網絡實踐教學平臺,實現網絡互動式教學,設置“課件下載”、“實驗報告上載”、“答疑”、“FTP”等功能。可借助與測量學等課程的重疊交叉知識,進行觸類旁通式的教學。通過小型專題報告的形式,促使學生課外收集文獻資料學習實踐應用性強、與專業結合緊密的內容,擇優以多媒體的形式課堂交流并點評,并作為學生課程考核的一部分,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與科研、就業與生產項目管理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的創造性。

3.建立考試制度的改革,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進行課程考試制度的改革,改進考核方法,建立考察學生全面素質的考核體系、建立科學的考察學生綜合知識、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實踐考核體系,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在課程考試構成增加小型專題報告制作、文獻檢索與總結等,理論環節可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如提問、討論等)考核的比重;實踐環節可強化動手實踐與儀器操作的考核,淡化實驗報告等書面成績。通過建立考試制度的改革,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三、教改效果分析

近年來遙感課程改革探索初步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態度的改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力明顯提高,課堂互動變得更為積極,課外自主學習的激情提高,教學氛圍良好,“教與學”變成了一件較為愉快的教學活動,學生對遙感方向的學術報告與畢業論文選題感興趣的人數明顯增加。

2.學生對遙感教學的評價。每學期都對全部遙感課程進行教學評估,學生無記名網上評教,結果表明總體優良。說明學生對于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是認可與肯定的。

3.學生的收獲。國土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專業分別成立了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獨立完成校級創新型實驗項目。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明顯得到鍛煉與提高,有機會參與到多項遙感技術應用的工程項目,特別優秀的學生能在測繪遙感相關的事業單位就業。也有本科生在國內的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遙感領域內的科研論文。

雖然筆者針對農業類院校的遙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然而,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諸如教學平臺的完善、教學形式的改進、產學研實習基地建立、專業實踐素材庫的建立等。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更好地根據社會需求,積極進行遙感教學課程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遙感應用型的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尹占娥.現代遙感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鄧良基.遙感基礎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3]常慶瑞,蔣平安,周勇.遙感技術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彭望.遙感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4

【關鍵詞】測繪新技術;測繪工程;測量運用

工程測量中,測繪技術的選擇是否合理與工程建設的施工期以及施工質量有直接關系,而且也會影響到施工效率。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測繪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測量新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測繪工程測量領域中研究范圍最廣的技術,各種測量新技術仍然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

1 測繪新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

測繪新技術主要包括3S技術,即全球地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攝影測量技術、三維工業測量技術、信息化測繪技術。本文主要分析這幾種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1.1 全球定位系統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屬于一種衛星導航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跟蹤,在測繪工程測量中運用這個系統可以測量地理上的空間距離,之后再用計算機來全面綜合的分析得到的信息,進而確保測量的準確,為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有力的資料。它能夠實現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完全覆蓋,進而全程監測工程項目,它能夠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定位,大大節省了勞動力,縮短施工期,提升施工效率。不過,全球定位系統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仍然有某種風險,比如采集數據的時候,數據有可能會發生損壞或者丟失,數據的有效性會降低。所以,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數據信息的管理,及時備份數據,保證數據的穩定安全,這是測繪工程測量中不能忽視的問題。

1.2 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是新興科學,它包括測繪遙感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空間科學等等,它能夠采集和存儲數據信息,還可以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管理,此外,地理信息系統還能夠進行預測預報、空間提醒、輔助決策,這些多元的功能使得這項技術可以建立起一個數據庫,并且具備輸出能力,根據測量的要求,它可以高效的處理數據。傳統的測繪技術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而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突破這種限制,它在很多條件復雜的環境中,比如野外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同時能夠保證測量的準確,管理上也非常容易,因而,有助于降低測量的難度,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

1.3 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航空攝影技術是遙感技術出現和發展的基礎,它可以分成兩種,一是航天遙感技術,二是航空遙感技術。航天遙感技術是工作人員利用空中飛行器來搜集數據信息;航空遙感技術是利用空中平臺測量地勢地圖。一般而言,遙感技術在地形圖的測繪工作中應用比較廣泛。它能夠高效的搜集小比例尺和中比例尺的地形圖的數據,確保了基本地形圖測量的精確性。

在具體的測繪工程測量中,運用遙感技術,能夠對工程建設的面積實現同步觀測,該技術的時效性強,經濟性好,由于遙感技術的優勢明顯,使其在測繪工程測量中所占的比例增加。

1.4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過去,由于受技術的限制,地形圖的測繪和工程圖的測繪工作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并且工作環境惡劣,而且因為圖形較為單一,成圖時間較長,無法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有效的應對這種情況,數字化測繪技術包括兩種技術,第一種是地圖技術,第二種是成圖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將數據采集與數控繪圖儀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自動的測圖系統,不但可以減小成圖的難度,而且有助于實現自動圖形測繪,同時,它建立起來的數據庫能夠幫助日后的圖形測繪。所以,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優勢明顯,它的精確度高、容易保管、工作效率高。

1.5 攝影測量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攝影測量技術就是通過攝影的方法,處理收集到的信息資源。當前主要的攝影技術是數字攝影及攝影技巧,已經逐漸發展到數字化攝影測繪,用影像進行處理,然后再利用計算機技術來測繪影像,把在室外進行的測量轉換成室內的測量,在測量時,無需與建筑工程中的實物接觸,工作量因此降低,精確度和速度都很快,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通過攝影測量技術可以迅速地大面積成圖,為工程建設提供指導。

1.6 三維工業測量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工業生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很多工業生產需要快速準確的測點定位生產監測、產品的質檢、生產中控制和自動化的流程,然而,傳統測量技術無法實現工業生產的這些要求。因而,三維工業測量技術出現并發展,很快的被用在了工業生產中的諸多方面,推動了工業生產。三維工業測量技術就是利用傳感器,比如電子經緯儀或者近景攝影儀,利用計算機的幫助來組成三維的測量系統。

1.7 信息化測繪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信息化測繪技術是測繪技術發展的一個嶄新的階段,它是數字化測繪的進步,不論是在技術水平上還是各種效率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它是測繪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總的發展方向。該技術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能夠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開展地理信息服務以及幫助工程測量,它包括許多前沿技術,比如RTK技術、現代坐標基準構建技術等等。在工程測量中,大大提升了測量的準確性,而且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節約、建設新農村等領域也得到了應用,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高。

2 測繪新技術發展的展望

測繪技術仍然在不斷更新變化著,信息化測繪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測繪技術,但是在我國許多工程測量中,還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大范圍普及。所以,我們依然要對信息化測繪技術進行探究,推動它的進一步發展。新測繪技術的發展是科技發展的結果,要想全面的發揮出它們的價值,應當在測繪工程測量中大力推廣這些技術,為提高我國工程建設的質量提供更好的指導,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3 結束語

測繪技術是工程建設的質量的保障。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未來將會涌現出更多的測繪新技術,加快工程建設的步伐,提高社會效益。盡管與過去相比,我國測繪新技術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舊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完善測繪技術。未來,會出現更先進的測繪技術,更好的推動我國工程測繪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昭獻.測繪新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16)

[2]段惠明.測繪新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30)

[3]孫艷超.淺談測繪工程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5

雪中送炭

要想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掏錢,還得在那些他們切實需要的功能上下功夫。

大家都知道停車是件麻煩的事情,要想停好,對新手和女士們來說就更是難上加難。即使是有經驗的老司機,泊車的時候也難免做足左右扭頭,用奇怪的姿勢四下張望等準備工作。有什么辦法能讓駕駛員擺脫泊車的煩惱?去年,寶馬(BMW)公司以及蜚聲國際的瑞典名宿沃爾沃(VOLVO),就曾在所謂的“遙感操縱計劃”的第一步實現了自動泊車。無獨有偶,技術狂人德國大眾公司也將研發目標瞄準了這一市場,推出了一項名為“Park Assist Vision”的技術,為駕駛員實現快速泊車。

這是一個經過專門設計過的停車系統,其間方向盤的操作、油門、剎車、發動機停止及門鎖等操作均可自動控制。通過配備在左右車門鏡上的攝像頭來識別泊車位置,利用工作頻率為2GHz的處理器分析處理圖像,在判斷可以泊車時,就會一邊控制電動助力方向盤、電動手剎、自動變速箱“DSG”及發動機輸出功率,一邊進行泊車并通過車輛前后配備的攝像頭和超聲波傳感器進行監視。這樣一個從發出命令到停靠完畢的流程僅需5秒鐘,而且程序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泊位,完全做到“如車進庫,大小自知”。在這樣一臺會自己停泊的聰明車面前,即便你是一個倒車能手也只能甘拜下風。

每個人都是倒車好手

遙感前沿技術范文6

關鍵詞:工程測繪; 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圖、表、冊、卡等)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工程測量這一古老的學科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傳統工程測量技術的服務領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業。在這些行業中現代的全球定位技術(GPS)、數字化技術、地理信息技術(GIS)、遙感技術(RS)、集成技術(3S)等各種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1、 工程測量測繪技術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測繪測量技術的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例如,衛星定位技術、衛星航拍技術、電子信息技術、低空遙感技術等先進手段,已經被廣泛的用于工程測繪測量領域當中,大大提高了工程測繪測量技術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同時也使得工程測量測繪技術能夠適應更加復雜的環境,從而為工程的實施提供更加充分詳實的資料,對保障我國工程建設工作的快速穩步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程測量測繪技術是工程測量領域發展的核心,通過合理的應用工程測量技術,對建筑項目所在地及其周邊的地表、地下、水體及空中的環境狀況進行深入的考察與了解,能夠幫助工程的設計與管理人員充分的掌握工程建設的難度,并對施工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加以控制,達到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工程順利實施的目的。對工程測繪測量技術進行研究,能夠進一步了解不同工程測量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對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2、 工程測量的測繪自動化技術應用

2.1 GPS技術的應用

GPS技術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最早是由美國專家開始研制,具有陸、海、空三維定位與導航的新一代定位服務功能,近些年來,隨著GPS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我國的測繪定位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為我國的工程測量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技術手段。而其服務領域也由測繪領域擴展到了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部門,目前普遍的應用在石油勘探、通信線路、建筑變形和大壩監測等工程的勘察測量,為各項工程的測量提供了先進、精確的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使工程項目可以被完全覆蓋,從而方便對工程項目的全程監測,全球定位系統可以將工程項目的信息收集并保存,同時,對工程項目進行實時觀測,不斷收集新的數據,并最終通過系統軟件的運算得出最后的結果,幫助工程項目迅速定位,降低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促進工程測量的應用與發展。但是,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數據采集過程中,數據很可能會丟失或者被盜,這樣會降低所得數據的有效性,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強化數據的統一管理,對數據進行及時備份,提高數據的安全性,是工程測量過程中所要關注的問題。

2.2全站儀野外數字測圖技術

全站儀大比例尺數字測圖實現了從野外數據采集、處理到繪圖過程的自動化和一體化。國內已研制和開發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大比例尺野外成圖軟件,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清華山維公司的 EPSW 系統、南方測繪公司的 CASS 系統、廣州開思測繪軟件有限公司的SCSG 系統。這些系統已在國內生產單位中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

近年來測繪界提出的“高端全站儀”,要求它不僅能適用于各種測量工作,而且還能用作“單人全站儀”,即只需一人便可進行測圖作業,而且在觀測點處作業。在這種情況下,為獲得高質量的觀測成果,對儀器就要提出新的要求。

2.3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是基于數字影像與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處理、影像匹配、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航空攝影測量是大面積、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地籍測量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可以提供數字的、影像的、線劃的等多種形式的地圖產品。全數字攝影工作站的出現,加上GPS技術在攝影測量中的應用,使得攝影測量向自動化、數字化方向邁進。隨著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應用,攝影測量產品已經從影像圖等向4D產品轉化,為建立各類專業的信息系統和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保證。

2.4 GIS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利用現代計算機圖形和數據庫技術來處理地理空間及其相關數據的計算機系統,是融地理學、測量學、幾何學、計算機科學和應用對象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間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屏幕形象、直觀地顯示出來。

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點: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二是多維結構;三是標準化和數字化;四是具有豐富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對空間地理信息進行處理,準確采集有關的數據,并對地理空間數據和信息進行處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數據庫、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等最新技術的技術系統,對現代測繪技術自動化技術的起重要支撐作用。

目前GIS地理信息將向著數據標準化(Interoperable GIS)、數據多維化(3D&4DGIS)、系統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統智能化(Cyber GIS)、平臺網絡化(Web GIS)和應用社會化(數字地球)的方向發展。

2.5 RS技術

RS(Remote Sensing)即遙感技術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從較遠的距離感知目標物體所輻射或反射出來的紅外線、可見光、電磁波等,同時對目標物體進行探測及識別。航空攝影就是其主要應用之一,而自從人類成功地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后,遙感技術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機會,現代遙感技術已經具有了收集、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遙感器,遙感器的種類比較多,如多光譜掃描儀、照相機、電視攝像機、成像光譜儀、合成孔徑雷達以及微波輻射儀等都具有遙感功能,從而能夠順利地完成信息的獲取。完成信息傳輸的部件主要負責將獲取的信息從遠距離平臺傳輸到接收中心,如從衛星傳輸到衛星接收站。完成信息處理的部件可識讀、合成和編輯圖片,如數字圖像處理機、彩色合成儀和圖像判讀儀就具有上述信息處理的功能。

2.6信息化測繪技術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是我國測繪技術實現了由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轉化和跨越之后進入的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技術上和效率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它代表著我國測繪技術發展在進入新世紀后現代化建設總的戰略方向。信息化測繪技術的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地理信息服務,能夠為工程測量提供極大的幫助。信息化測繪技術中的前沿技術如現代坐標基準構建技術、新型網絡RTK技術等,在工程測量各方面的應用,使得工程測量的準確度不斷提高,同時信息化測繪技術在生態建設、節能減排、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廣泛應用,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極大的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了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 工程測量的發展方向

經濟的發展帶動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工程測繪技術正向著內外一體化、智能化、測量過程的可控化、測量成果的數字化、測量信息的可視化、數據獲取和處理的自動化、測量信息共享數據庫的方向發展。它的目的主要是為提高工程測量的工作效率和測量數據的精確度,方便工程的施工。測繪技術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國有關部分和企業加強測量人員的培養,使有關人才及時了解新的測量技術,使工程測量順利進行。

4、結語

我國工程測量科技進步很大,發展很快,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發展還很不平衡,尚跟不上國民經濟建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令人可喜的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發展,以及GPS、RS、GIS、3S 集成技術等測繪新技術以及數字化測繪、地面測量等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僅保證了土地測量信息的準確性,而且作為一種便捷的測繪工具,給地籍測繪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也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測繪人員的工作量,目前,測繪技術還在不斷的探索和發展當中,在未來的工程測量中,必然會有更多的測繪新技術應用到工程測量中,更好的促進工程測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鍵林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91综合网 | 一级片日韩| 久久艹国产 | 亚洲综合区|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 | 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 | 黄色录像大片 | 黄色av一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一级艳片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黄色 | 亚洲天堂2014 | 欧美裸体视频 | 亚洲精品黄色 | 国产性色av | 欧美在线亚洲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黄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视频福利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影院免费 | 国产无限资源 | 日产久久视频 | 中文字幕视频 | 成人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av | 国产精品自拍小视频 | 99av| 午夜国产福利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天天射日日干 | www国产精品 | 免费啪视频 | 久草资源在线观看 | 黄色片网站免费 | 99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 黄色日皮视频 | 免费一级黄色片 |